第五章 教育目的
1.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人性假設是人性本善。( )
答案:√
2.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特色,它的全盛時期是18、19世紀。( )
答案:√
3.從我國教育目的的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們始終堅持德、智、體等方面發展的分向,始終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 )
答案:√
4.英國教育哲學家皮特思曾經認為,教育理論上許多有關教育目的的論爭其實不是目的之爭,而是“程序原理”之爭。( )
答案:√
5.歷史上出現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論證明教育目的的具有強烈的主觀性,教育目的的確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理想,因此,教育目的的制定主要考慮這種主觀性。( )
答案:×
6.在社會生產發展允許的條件下,教育知識實現人的發展的途徑之一,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
答案:×
7.社會本位的目的論主要反映的是近代社會的特征和要求。( )
答案:×
8.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政策性表達,具有政策的規定性,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必須貫徹的強制性。( )
答案:×
9.教育目的的確定必須考慮歷史發展的進程。( )
答案:√
10.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只有當生產力的發展達到消滅一切分工的基礎,個人和整個人類的真正的發展才會徹底實現。( )
答案:√
11.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體的教育評價標準的精神內核,也是教育評價的最高準則。( )
答案:√
12.教育無目的論承認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 )
答案:√
13.持社會本位目的論的教育學家為數甚多,代表人物有盧梭、福祿倍爾、裴斯泰洛齊等人。( )
答案:×
14.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學說是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典型代表。( )
答案:×
15.發展是排斥個性發展,因為發展是社會的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 )
答案:×
16.由于教育目的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所以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動的依據和評判標準,出發點和歸宿。( )
答案:√
17.在近現代,教育史上也出現過社會本位的目的論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會學中的“社會功能學派”。( )
答案:√
18.1995年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培養德、智、體等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我國的教育目的。( )
答案:√
19.學校教育產生以后,學校教育(狹義的教育)與廣義的教育的相同點在于它們都有目的性,不同點則在于學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強。( )
答案:√
20.教育目的的確定要受到思想家們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設的影響。( )
答案:√
21.20世紀末在中國開始的“素質教育”運動實質上是馬克思主義人的發展學說的具體實踐。( )
答案:√
22.學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
答案:√
推薦閱讀:
2021特崗教師 【點擊咨詢】 |
河北特崗歷年考試公告 | 特崗考試題庫匯總 | 特崗考試備考資料匯總 |
2021河北特崗筆試課程 | 2021特崗教師體驗課 | 點我加入特崗交流群 |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