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莊園的含義;理解莊園土地的劃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展示,認識莊園土地的劃分,提高獲取信息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莊園經濟的學習,拓寬思維,認識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莊園的含義。
【難點】
莊園土地的分類。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唐頓莊園》的片段,請學生觀看,并引導學生思考:所謂的莊園是什么?又是在什么時候出現的?它又有哪些特點呢?從而引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莊園的含義
教師引導:那莊園到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找出來。
學生回答:莊園指的是9世紀時在封建主的土地上興起的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式。
教師呈現關于西歐莊園生活片段的電視劇并提問:在莊園中生活著哪些人呢?
學生回答:莊園里有領主和佃戶。佃戶中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
教師追問:那這些人會做哪些工作呢?這又體現了莊園怎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結合史料進行思考,并用自己的話概括。
學生思考后回答:莊園經濟以農業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給,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
教師補充并總結:大的莊園往往成為地方經濟的中心。小的領主可能只有一個莊園,而大貴族可以擁有十幾個甚至更多莊園。而在領主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二)土地的分配
教師追問:我們剛剛提到了莊園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必然涉及到土地的問題,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土地是如何分配的呢?請同學們結合圖片以歷史興趣小組為單位,用5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
學生代表回答后,教師總結: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公用地”,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按照規定共同使用。
(三)領主和佃農的關系
教師提問:前面提到土地分配時提到的佃戶包括自由民和農民,那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他們的土地。自由農民的土地權利受到法庭保護。而農奴則沒有自由權。
教師引導:那領主和農民、農奴之間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結合史料和課文內容進行思考。
學生回答:在土地分配上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領地上勞動3天,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領主還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農奴也比自由民承擔的義務要更為繁重。
教師進一步補充:領主與佃戶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課主要內容。
2.作業:請學生課下找一些莊園的紀錄片進行觀看,加深理解。
四、板書設計
推薦閱讀:
2021教師招聘 | 各地市教師招聘公告 | 河北教師招聘公告匯總 | 河北教師招聘考試題庫 |
教師招聘筆試輔導課程 | 河北教師招聘考務解答 | 點我加入教招交流群 |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