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介紹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實際需求小于貨幣供給,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及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供遠小于求)。
(二)通貨膨脹的特征及衡量指標
特征:一般價格水平的普遍和持續上升;持續一段時間的物價上漲;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上漲。
可用來衡量指標:
(1)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的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批發物價指數(WPI)反映不同時期商品批發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經濟指標。可觀察批發物價變動對生產和零售的影響。
(三)通貨膨脹率的計算
計算方法:
①通過價格指數變化計算: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價格上漲率是從低到高,以基期物價水平為基數)
例:一國去年的商品平均價格是100元,今年是150元,該國的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該國的通貨膨脹率:150-100/100=50%
②利用基本概念推導計算:通貨膨脹率(價格上漲率)=(已發行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100%
例:一國某一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100億元,實際發行的紙幣是200億元,該國的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該國的通貨膨脹率是:200-100/100%=100%
二、例題展示
2018年某國商品價值總額為100萬億元,流通需要的貨幣為20萬億元,2019年該貨幣供應量為25萬億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20%,如其他條件不變,該國2019年的物價水平將:
A.上漲25%
B.上漲20%
C.下降25%
D.下降20%
【答案】A。解析: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貨幣平均流通次數,貨幣平均流通次數=100÷20=5次,當該國待售商品數量增加20%,貨幣流通速度提高20%時,100×(1+20%)÷5×(1+20%)=20萬億,實際發行貨幣25萬億,那么通貨膨脹率,即物價上漲幅度=發行超過的部分貨幣量÷市場實際需要的貨幣量,(25-20)÷20=25%。故本題答案為A。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