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 1:個體心理與行為研究
個體心理與行為的研究內容包括個性與個體行為分析、個體心理與行為分析。
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個體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其與行為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為管理者認識和掌握組織成員共同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提高對員工行為的解釋、預測和控制能力,掌握個體動機激發與行為選擇、強化的規律,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為合理用人提供理論依據。
考點 2:心理測驗法
心理測驗是使個體行為量化的主要工具,以信度和效度來表明測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考點 3:個性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是指個體在和客觀現實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對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態度和傾向,具體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愛好、態度、理想、信念、價值觀等。
考點 4:“社會人”假設
(一)“社會人”假設的基本含義
“社會人”假設認為人們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質方面的利益在調動其生產積極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們最重視的是在工作中與周圍人群形成的良好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調動人們生產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
(二)“社會人”假設的基本觀點。
(1)人是“社會人”,是由于社會需要才引起的工作動機。
(2)管理工作要“以人為中心”。
(3)組織中存在“非正式群體”。
(4)建立新型的領導方式。
(三)基于“社會人”假設的管理
(1)管理人員不應該只是關注生產任務的完成情況,還應該把關注點放在關心人、滿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員在注重指揮、監督和控制等的基礎上,還要關注員工之間的人際關系,努力提高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整體感,激起員工對組織的奉獻精神,培養員工的群體意識,進一步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3)在實行獎勵措施時,應主張實行集體獎勵制度而不是主張實行個人獎勵制度。
(4)管理人員的職位要進行輪換,不應該只局限于計劃制訂、組織工序、產品檢驗等,而應在員工和上級之間起到聯絡人的作用,負責上下級之間的信息溝通。
(5)主張“參與管理”的管理方式。
考點 5:價值觀
(1)價值觀是研究各個成員對組織認同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標。
(2)價值觀是了解組織成員的態度及動機的基礎,管理者可在此基礎上對組織成員進行行為分析。
(3)價值觀會使個體對那些不被其所在群體或組織接受的信仰、態度及行為進行合理化。以解決內心的沖突,進而提高個體的道德感和自我效能感,以便在組織中保持和維護自己的尊嚴。
(4)價值觀會影響企業領導人的決策行為。
考點 6:態度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
(1)態度是指個體對某一對象所持有的評價和行為趨向,也是一種帶有評價性與感情傾向性的主觀感受與意識狀態。
(2)態度在工作中一般有以下四種功能:
①調整功能;
②自我保護功能;
③價值表現功能;
④知識功能。
(3)態度對行為有直接、重要的影響。一是態度影響認知和判斷;二是態度影響行為效果;三是態度影響忍耐力;四是態度影響相容性。
考點 7:工作滿意度
工作滿意度是指人們體驗到的一種愉悅或積極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是人們通過對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經驗進行評價而產生的。
影響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有:
(1)挑戰性的工作。
(2)公平的報酬。
(3)支持性的工作環境。
(4)和睦融洽的同事關系。
掃碼領取
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更多:優惠福利優質課程服務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